欣賞藝術性的節慶活動
節慶活動的一大樂趣,就是欣賞精湛的藝術、遵循古老習俗的服飾和花車的華麗裝飾。 5月15日的“葵祭”是與祇園祭齊名的京都節慶活動之一。

在“葵祭”中,遊行隊伍大約由於500人組成,他們身穿平安時代(公元794年-1185年)的華麗服飾,挑選與京都淵源頗深的女性扮演齋王代(祀奉神靈的女王的代理人),身著華麗的和服“十二單”。 其妝容也是古代風韻,她就是當天京都的女主角。
另外,遊行之前的5月3日在下鴨神社進行“流鏑馬”。 身穿古代裝束的人從飛馳的馬背,瞄準3個靶子射箭。 射手在意味著“陰陽”的口令聲下射箭。 如果能夠漂亮地射中靶子,那麼便會五穀豐登、萬事如意。 除了京都,鎌倉市的鶴岡八幡宮等全國各地也舉行這種騎射比賽。

“能樂”作為日本的傳統藝術,廣為人知。能樂本來是為神表演的舞蹈。 山形縣鶴岡市的“黑川能”有500年的歷史。 每年會表演幾次,特別是2月1日至2日的“王祇祭”尤為重要。 以農宅作為能樂的舞台,從孩子們的能樂開始,徹夜表演。
2月2日至3日、4月末、10月,京都市的壬生寺都會上演3次“壬生狂言”。 這種藝能表演是在700年前由圓覺上人開創,頗有歷史的節慶活動。 演出沒有台詞,只用動作表演。 即使不懂日語的遊客也可以欣賞。

青森縣青森市的“大燈籠節”與素有“活動的美術館”之稱的祇園祭的山矛,頗有相似之處。 在鋼絲框架上貼上和紙,做成或者描繪成武士的樣子,拉著燈籠花車遊行。包括軌道在內,最高可達5米、重達4噸,是個龐然大物。 人偶的主題選材,除了日本神話,還有秦始皇、水滸傳等中國遊客耳熟能詳的故事。 拽拉花車的氣勢與被稱為“跳人(HANETO)”的舞者的朝氣,相互映照,頗有震撼感。 每年8月2日至7日大約有300萬人的遊客參觀“大燈籠節” 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
日本大型購物網站
: 日本Amazon購物